close

就在創業進度陷入停滯狀態後,生活缺乏了重心,於是在看到富邦馬拉松報名開始的消息後,就開始在想,要不要來挑戰一下呢?

初生之犢不畏虎

看到大會可以報名的有9KM,半馬(21KM),全馬(42KM),做為最近一次跑步應該是14年前的青壯年男子,完全不知天高地厚的選了21KM的半馬為目標。我「以為」9KM很簡單,以前我都跑過3KM了,9KM應該還好;原則上我報名21KM前還是有先做了一下功課,查了一下別人分享的半馬訓練計劃,大約至少要12週;算一算從報名到比賽當天,不多不少只有9週,我又天真的以為差3週沒什麼關係,心想9週時間只要好好的執行訓練計劃,應該要完賽沒什麼問題才對。

本公司是採取團報,好處是不用去搶報名,壞處是如果公司報名人數太多,就得抽籤;也就是說,我雖然報了名,但是其實還沒確定可以參加;不過我不管了,週五按下去,週六就馬上去家裡附近的操場試跑,看看14年沒跑步的我,現在體能爛到什麼程度。雖然我沒在跑步,不過倒是在這之前,只要沒下雨,就天天騎單車上下班(單趟12KM,來回24KM);騎單車也是很需要腿力,我想應該也還有一點基礎吧!

第一天跑,慢慢跑,打開iPhone上的Nike+來計算距離,邊跑邊看跑了多遠,看到4KM時就停了下來,其實感覺還能跑,只是看資料說不要一下子跑太多,想當年我可以跑3KM,現在能跑4KM,自己沾沾自喜的認為寶刀未老,還把這結果post到Facebook上。結果前長官一看這數據,發現我居然用4分速跑了4KM,我一看想想,也才覺得奇怪,我不是慢慢跑嗎?怎麼會這麼快?好,我猜是因為我第1天有一段因為下雨改到GPS收訊差的位置了吧!不管了,有了這麼漂亮的數據,而且跑完都不會累,也讓我更有信心可以繼續練下去,於是隔天就特地去士林的詹士買了一雙Mizuno的慢跑鞋,而且一買回來就立馬又跑去跑步了!

穿了新鞋,一定要跑得更遠吧!昨天4KM,今天就意思意思來個5KM吧!一樣,Nike+開下去,看看專用的慢跑鞋效果如何?跑完還是不會累,但是記錄下來的速度,還是4分速哩!這不科學啊!我就是慢慢跑嘛!很明顯的這中間必有詐;這也引發了後來我寫這篇「慢跑App實測」的原因。

出師不利

好啦!除了那不準的運動記錄軟體外,鞋子有了,體力也ok,我的9週訓練計劃絕對沒問題啦!想不到,第3天,也就是練跑第2次的隔天,腳開始痛了!這一痛,原以為是正常的肌肉酸痛,但是,想不到連痛3天,這好像不太對,就趕快去找復健科報到。這家復健科歷史悠久,醫生也一直很兩光,只聽我的描述,大概30秒就說是肌肉發炎,至於是哪裡發炎,為什麼發炎,什麼都沒講,就想把我打發走;想當然這樣的復健,對我的症狀一點幫助都沒有。這時候也只能休息,這段時間就是一個無窮迴圈,休息1週,週末感覺不會痛了就去跑個3KM左右,然後膝痛又復發,又再休息,又再試,又再痛......就這樣一直循環;中間我也是努力的自己做了一大堆實驗來找出原因,到完成這篇文章的時候,中間經過3個半月,目前已經完全不會痛了!就讓我們來看看中間發生了什麼事:

哪裡痛:剛開始覺得是膝蓋後方的鵝足肌在痛,而且上下樓梯時特別明顯,整個復健也都一直集中在這個部位;中間換了一個比較認真的醫生,因為我還是跟他說是後方在痛,所以還是以鵝足肌為主在進行治療;然而其實一直都沒有明顯的改善(雖然第二間復健診所的醫生很棒,設備也很好),一直到了完成半馬後再去給醫生看診,這次痛的部位比較明顯的出現在膝蓋外側,而不是後側,醫生也透過觸診按壓,確認是外側的IT Band在痛,至此才找到真正的疼痛部位,原來之前的2個半月都搞錯位置了~確定是ITBS後,後續才能做所有對症下藥的對策。

跑步姿勢:在剛開始跑不會痛的時候,我就是用原始自己的方式在跑步,後來膝蓋痛了之後開始做研究,許多人都說跑步要用蹠部著地,對膝蓋負擔較小;而「跑步該怎麼跑」此書作者也是強調姿勢跑法,用科學實驗來證明用蹠部著地能輕鬆的跑,長遠的跑。所以中間我開始改跑步姿勢,很刻意的讓蹠部著地,幾乎有點是踮著腳在跑步的感覺!用這個姿勢跑步,會用到更多的小腿力量,雖然沒有特別感覺跟原來姿勢有什麼優缺點,不過其實改用這個姿勢後,其實膝蓋還是會痛,並沒有明顯的改善。而去中和同鞋會時,老板說雖然理論上用蹠部著地是比較沒負擔,但是他認為沒有必要刻意改姿勢,他建議就用每個人最自然舒服的方式來跑步就好;到了真正的半馬比賽當天,我前面的6KM都採用蹠部著地跑法,後來膝蓋在6KM後就開始痛了,後來只能採跑走戰術,中間覺得不要刻意用蹠部著地,似乎膝蓋的痛感有稍微減弱;後來半馬後的練跑,我就不再刻意改姿勢,而是用自然方式來跑步,跑一跑之後,發現其實真正跑順了之後,我的姿勢比較像是全腳掌著地,也不是後腳跟,也不是蹠部,而是滿平均的著地;這樣的跑法到目前的訓練量都還沒什麼問題,所以我會建議大家也是用自然自己身體習慣的方式跑步,真的有什麼必要再進行微調,而不需要刻意做出太多改變。

跑鞋/足弓:前面有提到,我買了雙新鞋子回來後,跑一次隔天就痛了。所以我一直都有懷疑是鞋子跟我的腳不合,導致膝痛;好,那就來做實驗看看,有一次我就把鞋子換回之前的舊鞋子再跑,有一點改善,我注意到舊鞋跟新鞋還有一個差異,就是新鞋的鞋帶綁得比較緊,所以我又換回新鞋,但是把鞋帶放鬆一點,果然也有一點改善,但是都沒有完全不痛;在認真復健診所做復健時,物理治療師幫我看了一下足弓,他覺得我足弓有點偏低,但是也覺得我買的新鞋還算ok;不過因為我有點擔心半馬跑不完,所以半馬比賽前一週,我跑去中和同鞋會,想說換雙適合低足弓的跑鞋來試看看;老板聽了我描述膝痛的狀況後,用他的經驗判斷不像是鞋子的問題,建議我先不要買,再跑一陣子試看看;這邊真的要稱讚老板,把上門的生意推掉,後來確實也證明其實跟跑鞋沒有關係~

嗚槍起跑的感動

真正半馬比賽前3天,大量補充澱粉類,為比賽累積能量;比賽當天早上7點開跑,5點我就起來吃早餐,前一天就先買好麵包及豆漿,吃飽後就出門走到市政府,當成是熱身;到了市政府,發現可以到富邦攤位領一個腰包,可是要排好長的隊,排到後就快6點半了,找了一下才找到寄放行李的地方,結果因為人很多,又下雨,沒什麼時間/地點做好熱身,就到起跑點去準備。看著大螢幕鳴槍的那一刻,心中很感動,畢竟為了準備這次初半馬,在腳一直會痛又沒好的情況下,儘可能的練習,真的是個不容易的過程。由於腳痛,訓練不足,所以我這次決定採用跑走法,設定跑6分鐘走1分鐘的策略,前面的6公里都用跑的,大致速度抓在7分速,6km後開始用跑走法,不過腳因為開始痛了,一旦停下來用走的,就很難再回到一個順暢的跑步節奏;後面就都在硬撐,撐著腳痛往前進,就這樣撐過後面的15公里;說實在話,現在回想起來是滿神奇的,不過其實跑的當下沒有想那麼多,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,就只能往前進,其實連用走的都會痛,可是意志力可以支撐我一直往終點邁進。最後以3小時17分完賽,腳已經痛到難以行走,成績雖然是吊車尾,但是這次能夠完賽已經是達到我的目標了!

相片 13-12-15 上午10 20 15  

打斷腳骨顚倒勇

最後跟大家分享後來腳痛是怎麼好的:

  • 半馬:大家一定覺得奇怪,在訓練不足情況下硬撐完半馬的人,其實是有很大機會讓傷勢更嚴重的;為什麼我把它列在讓傷勢變好的因素之一呢?說也奇怪,跑完半馬後,我完整的休息了2週都不跑(其實也不能跑),尤其是半馬當天及隔天真的是不良於行,但是在休息2週後,整個人像是打通任督二脈一樣,開始慢慢的能跑得更快,更遠;也許不是直接的因為半馬賽,但是就我自己的感覺,就像是衝破了一個關卡,把自己提昇到另一個層次的感覺。
  • ITB伸展:確診為ITBS後,我也把網路上跟ITBS相關的中英文文章都看得差不多了,綜合了許多人的經驗後,我採用以下幾個方式來做ITB伸展。1)Form Roller。這也是復健科醫生建議的,在網路上下單買了個90公分的form roller回來,剛開始滾起來,真的左腿(ITBS那邊)比右腿痛得多。2)痠痛拉筋解剖書。這是山姆大叔介紹的,我去圖書館借來看後,試了書上的幾個方法,最後選了一個自己覺得做起來最有感覺的方法,開始天天做,然後每次跑步前熱身,跑步後伸展也做。
  • 髕骨帶:這是在Mobile01上有網友分享的方法,原來是綁在髕骨給髕骨會痛的人用的,對ITBS的人來說,就改綁在ITB的位置,讓ITB的摩擦次數減少,減緩發作時間以及程度。
  • 肌力訓練:在那2週不能跑的期間,我還是持續做肌力訓練,採用的方法是不用任何器材的空氣椅,每次坐1分鐘,休1分鐘,共坐3次。
  • 自然跑步姿勢:之後我就不再刻意用蹠部,而是用身體習慣的方式跑步

在腳不痛之後,我的平均跑步速度從7分半~8分速,進步到現在的6分速~5分半;而且進度也採用每週10%的跑量增加,我的目標是下次半馬可以跑進2小時30分內,目前持續在練習中!2014年應該可以達成~

保安第六大隊全民反貪  

arrow
arrow

    Tro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